追溯历史的车轮,经纬史册亦如昨日在我们眼前闪现,曾有所多少专家、学者为我国的机动车检测行业默默的为之拼搏,又有多少奋斗在第一线的工作者,冒着似火的骄阳、凛冽的寒风,为机动车的每一项数据做着安全检测。机动车检验行业——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业为我国的汽车发展提供了哪些助力?它的发展又有怎样的故事?
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机动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零部件老化、系统需要校准等一系列问题,给车辆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因此加强对在用车的定期检验,以便及时维修调整,使汽车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白手起家 彰显创业精神
“早在解放前我们就有了机动车检测,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北平、青岛,就有了地方性的法规和机动车检测”,原中国公安大学教授胡炯泉先生对我们说:“那个时候车少,没有多少车,所以车检工作也就是一个形式而已。”他在谈到我国最早的机动车检测行业的时候,禁不住自豪万分,“因为就全世界而言,世界上最早实行机动车强制年检的是挪威,也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1949年—1982年,我国所有机动车的安全检测都是依靠人工完成。“1955年以前,北京汽车新车上牌检测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原北京市车管所副所长崔保寅先生告诉记者,他说:“当初年度检验都是各县区公安局负责,年度检验时发动驾驶员中的积极分子,就近找个场地,通知车主进行检验。完全是靠经验,眼看、耳听、脚踹来判断,一辆车的检验费用在1985年大约2元钱左右”。崔所长告诉我们:“当时的车辆配置不像现在这样完善,质量也不是很好,直到八十年代,新车出厂鉴定还有个‘首次无故障公里项目’,说的是汽车从出厂开始行驶,到出现第一个问题时的行驶公里数,在那个年代,这个数据不超过几百公里。大量单位的车辆,依靠强制保养制度,才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运行。”
1983年,我国东北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机动车检测站;1984年,更加完善的大连机动车安全检测站建成,并由交通部组织验收。胡炯泉教授介绍说:“过去是建立了检测站,但是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检测规范标准,基本上是用哪个国家的设备,就用哪个国家的规范和标准。1987年,我国的国家车检法规和标准GB7258—1987出台,才结束了这种局面”。
在同一时期,西安公路学院、交通部成保厂、深圳汽车修理公司等就已经开始研究开发制动检验台,侧滑检验台,地盘测功机等车检设备,并以小批量投入生产。1982年我国与科技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设备厂进行接触,历经4年,经过7次认真考察、比较和33次艰苦的谈判,最终于1986年10月在成都与日本弥荣株式会社签订《汽车检测设备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引进不仅迅速缩短了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工艺差距,生产的产品还开始返销和出口国外。
1987年,国务院转国家经委《关于推荐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报告通知》精神,将《汽车检测线成套设备一条龙》项目正式下达交通部成保厂组织实施,交通部公路安全科学研究所作为项目主要参加单位协调开展工作。从此开始了中国汽车检测设备大规模的全面开发、国产化工作。
国标更新 车检技术跃进
从GB7258-1987到GB7258-1997时期,我国所有的检测项目和指标,基本上从日本直接引用过来的,如侧滑、制动、车速等。“那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我们刚刚起步,没有经验,所用设备有大部分是日本设备,国产设备也是以日本模式为主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胡炯泉先生对我们说:“但是当我们有了十多年的正规机动车检测经验,公安、交通、科研等部门有大批专家、学者涌现,而且欧洲车检技术和设备又不断进入中国,日本车检模式的缺陷和不足开始被发现,特别是在制动、前照灯、排放等方面,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所以在GB7258-1997的国标修改中,我们加入了欧洲模式,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如粘砂大滚筒制动检验台等”。
就在那个时期,我国的机动车检测装备国产化也开始的逐步完善。检测线自动控制系统、地盘测功机、车轮平衡机、发动机综合测试仪、废气分析仪等分别于1988年、1989年、1991年、1993年完成,并于1993年通过交通部科技司验收鉴定,从此开始,中国有了自己完整的汽车检测设备工业,不再依赖进口。
GB7258-2004已经发布七年,新的标准正在进一步研究修订中,而我国检测行业,目前在亚洲,乃至在全球,汽车检测和产品的标准化方面,都已居于前列。GB7258-2004国标再次修订时,已经明确规定必须采用欧洲滚筒式制动台,同时,由于高速轿车比例日益增多,基于静态检测制动性能的滚筒式制动台,难以测出制动时轴荷转移后的真实制动力,因此平板式制动检验台被列入制动检验的规定设备。在检测排放方面,明确规定我国排放检测应按照国家环保局标准要求,逐步放弃怠速法,双怠速发,采用简易工况法实现低碳化。
历史推动 行业主管变化
随着历史的变迁,机构改革,我国机动车辆安全检验行业的主管单位也发生着变化:交通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这个变化给基层的检测机构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和转变期的混乱”,“车检技术条件,产品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由公安、交通、质监局、环保单位等多部门在工作,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一旦多方协调困难,务必会使工作难以展开。”原中国机动车辆安全鉴定检测中心总工程师钱仲兴先生指出了现在车检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实我们车检行业可以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汽车行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他们不同的检测模式和方法。车检的主要目的是要为车主服务,关注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在问及关于我国车检行业首个全国性自律公约推出的看法时,钱总工道:“这是我们车检行业的一大进步,足以载入史册。但是就《自律公约》的强执行力上来看,我们还稍微欠缺一些的,而且还要看《自律公约》的实行情况”。
车检行业是为人民服务的
在问及到车检行业未来发展时,胡炯泉教授总结了六个发展方向。第一:加强安全意识,只有让车主明白检车的含义,是真正的对他自身有好处的,是对他自己的安全负责,那么他就一定会遵照标准来进行检车。“加强安全意识,是全民的,是整体的。”第二:理顺管理体制。在国家法规,标准的统一条件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杜绝收费不合理,交叉管理现象。第三:加大车检力度。第四:发挥社团的作用。胡炯泉教授在谈到社团时说:“我们的机动车检验专业委员会,就是非常好的团体,要加大它的影响力度。扩展到全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第五:大力加强人员培训。现在的人员上岗不能只浮于表面文章,要加强机动车检测人员的从业素质,提高技能水平。第六:科学的发展工作。要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减少误差,要多做科学的理论分析。
胡炯泉教授说:“未来的检测场,应该应用最新、最科学的检测设备,并且把检测覆盖成为整体的网络。检测场最关键的问题是要保证检测质量和提高技术水平,车检行业是要为人民服务的!”
中国机动车安全检验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焕德指出:“我国的机动车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几十年来,不论检测技术、检测设备还是检测标准等,走的都是一条国外引进、内部消化吸收、自主开发设计的道路。目前,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高新检测设备不多。未来行业分工概念将越来越清晰,业务的精细化将成为检测行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快速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机动车安全检验模式,推动行业加大开发、改进、增加新检测设备力度,还要对新型车辆的安全检验标准提出制订或修改意见,使之更适合实际需要”。
“新中国辉煌六十一载,我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同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一样辉煌”,“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中国车检行业从没有到有,从引进到国产,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并且还在进一步完善……都表明了我国车检行业地进步。值此六十一周年国庆华诞之际,让我们祝福我国车检行业的未来灿烂辉煌!” 王焕德主任说。